“医生,我得了胆囊息肉怎么办?”“医生,我的胆囊息肉要手术治疗吗?要不要切掉?”
胆囊息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。在临床中,经常有患者询问医生,胆囊息肉究竟要不要手切除的问题。
别急,给您一次说清楚。
胆囊息肉是什么?
胆囊息肉,即胆囊息肉样病变,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。
胆囊息肉主要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。临床上,以非肿瘤性息肉居多,包括胆固醇性息肉、炎性息肉、局灶性胆囊腺肌症等;肿瘤性息肉以腺瘤最为常见。
发现胆囊息肉需要做手术吗?
胆囊息肉不易被察觉,体检时发现的胆囊息肉,首先应该确定息肉是良性或是恶性,如果诊断出为恶性,那应该毫不犹豫地切掉。
胆囊息肉的手术指征,主要是根据息肉大小、基底宽窄、单发还是多发、是否合并结石、年龄是否超过50岁、是否担心癌变等来综合判断。
简单来说,胆囊息肉具备以下特征,需要考虑手术治疗:
(1)息肉最大直径大于10mm;
(2)高龄患者,单发、广基的息肉,直径超过5mm;
(3)有增大趋势的息肉(特别是短时间内迅速增大);
(4)合并胆囊结石的息肉,直径超过5mm
(5)有临床症状或B超提示合并胆囊炎的息肉;
(6)患者有胆囊癌家族史。
胆囊息肉的手术,目前倾向于LC(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),若术中发现有癌变,必要时需要行开腹胆囊癌的根治性手术。
特别提醒您:即使暂时不需要手术干预的胆囊息肉患者,也要坚持定期复查——应该做到半年到一年到医院复查一次,对比上次检查观察息肉是否出现明显的增大,一旦息肉增长速度较快,要采取积极治疗。
胆囊息肉患者的预防保健要点
胆囊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,不仅有存储、浓缩及排泄胆汁的功能,还有调节胆道压力以及重要的分泌和免疫的作用。
胆囊息肉的形成受饮食、生活习惯、遗传因素和一些慢性的肝胆疾病影响,大多数息肉为胆固醇性息肉,可能与患者高胆固醇饮食及胆固醇代谢紊乱有关。
胆囊息肉患者日常预防保健,应做到以下几点:
1. 定期检查:建议起初每3~6个月复查一次B超。如果息肉没有变化,则可改为每1-2年复查一次。
2.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:
①食宜清淡、规律,不能暴饮暴食,禁高脂、高胆固醇、酒类食物。
②避免不吃早餐、晚餐过盛过多等;
③注意食品卫生,手卫生,避免寄生虫或细菌感染;
④农药化肥的普遍使用、食品添加剂泛滥、电离辐射等也可能与胆囊息肉有关,应尽可能避免。
3. 保持良好作息,调节好情绪;
4. 如发现息肉增大、症状加重达到手术指征时,应尽早手术治疗。
(本文仅做科普之用,如遇疾病问题,请及时咨询医生。)